网站首页期刊简介编委会过刊目录投稿指南广告合作征订与发行联系我们English
在线办公
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杨合教授生平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6 15:26:58
我国材料加工领域著名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杨合教授,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16年9月27日23时29分在西安逝世,享年55岁。
杨合教授于1962年9月出生于陕西蒲城。幼年生活的艰辛不仅磨就了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也激励他志存高远、勤奋攻读。从小学中学,直到博士,他都是为人为学的佼佼者。1979年,杨合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先后获得飞机制造工程学士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硕士学位,随后于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金属塑性加工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工程学科博士后研究工作,成为该学科的第一个博士后。1992年博士后出站后于当年破格晋升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年获聘为博士生导师,是学校首批重点培养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杨合教授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勤于创新,是我国塑性加工领域的著名科学家。高性能轻量化构件精确塑性成形研究既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的重大需求,也是材料成形研究的国际前沿和难点。杨合潜心该领域科学研究20多年,发现了主动调控和利用不均匀变形变“害”为“利”、发掘材料变形潜力的效应和机理,开拓了精确塑性成形成性一体化的新学科方向,突破了传统塑性成形理论;开创了局部加载实现高性能轻量化构件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开发出成套工艺规范、模具装备和技术体系,攻克了四代机、大客、长征系列火箭、某型导弹等迫切需要的关键构件成形制造难题,显著提升了我国塑性加工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杨合教授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投入材料加工科技教育第一线,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为推动我国材料加工科教事业的进步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极其注重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科研最新动态紧密结合,将科研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充实和丰富,始终保持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他长期坚持对学生培养全过程地悉心指导,还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以其学识之渊博、追求之执着、治学之严谨、诲人之不倦,形成了“严谨、创新、发展、卓越”的科研文化,使学生能力得以提升,情操得以陶冶,品质得以锤炼。执教26年中,杨合共培养硕士、博士200余名,其中包括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中国航天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为我国材料加工科教事业进步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合教授为我国材料加工科技事业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学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项国家级科技奖和7项省部级科技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被推选为第十届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理事长、第十一届名誉理事长;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评审专家组专家(制造组副组长)、机械学科热加工领域“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负责人,制造领域国际期刊MFR副主编、JMPT编委,国际塑性成形“奥林匹克”会议ICTP常务理事,是首位应邀在ICTP大会做主旨报告的华人学者,是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或委员。
杨合教授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保持谦虚谨慎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倡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合作精神。他连续多年为全国机械工程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倾力介绍自己的科研体会,将多年总结出来的“问题导向、目标引领、难点切入、创新驱动”的研究思路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杨合高度重视科研团队年轻人的学术成长,注重团队成员学术发展的长远考虑和顶层设计,指导年轻人要平心静气做好、做真、做实学问,全力提携帮助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尽快脱颖而出,成绩显著。
杨合教授的一生是锲而不舍追求科学真理,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勤于创新的一生;是孜孜不倦育人授业,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堪为名师的一生。他以突出的业绩、优秀的品质、无私的情怀,表现了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对事业的无悔追求、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的逝世是西北工业大学的重大损失,是我国塑性加工领域的重大损失!
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杨合教授,学习他坚持不懈追求事业、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以身作则、严谨求实育人授业的师者风范,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工大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杨合教授千古!

                            西北工业大学 供稿

行业信息                              更多>>
喜报|《锻压技术》期刊再次入编《…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 2024年发布的4项锻压领域国家… 《金属旋压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 成… 2023年发布的1项锻压领域国家… 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 2023年发布的锻压领域1项团体… 2023年发布的锻压领域1项团体…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绿色… “第四届全国管材成形技术学术会议… 第十三期“锻压企业质量工程师”培… 关于开展第十三期“锻压企业质量工… 喜讯!热烈祝贺《锻压技术》杂志1… 新书推荐:《冲压件废次品的产生与… 关于征求锻压领域2项国家标准和3… 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被国家标… 聚焦国防:首届钛材料及技术装备国… 3项锻压领域国家标准外文版获批发… 关于开展第十二期“锻压企业质量工… 2021年发布的5项锻压领域国家… 《微合金钢锻件 通用技术条件》等… 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 第十一期“锻压企业质量工程师”培… 《锻压技术》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 《锻压技术》再次入编2020版《… 关于开展“锻压企业质量工程师”培… 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 《共轨系统用喷油器壳体精密锻件 … 2020年4月16日发布的5项锻… 关于开展“锻压企业质量工程师”培… 新书推荐:“国际材料前沿丛书”系… 《锻压技术》杂志七篇论文荣获“2… 《锻压技术》成功入选《机械工程领… 全国管材成形技术论坛 会议通知(… 《变形铝合金精密锻造 工艺规范》… 2020年7月21日发布的3项锻… 第十期“锻压企业质量工程师”培训… 关于征求锻压领域2项机械行业标准… 关于举办“2021塑性加工行业智… “《锻压技术》杂志第八届编委会成… 关于征求锻压领域1项机械行业标准… 关于开展“锻压企业质量工程师”培… 关于“征求锻压领域4项国家标准和… 锻压领域国家标准《GH4145合… 关于举办“2020全国近净轧制成…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20… 由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 《锻压技术》杂志五篇论文喜获“中… “第十八届国际金属成形会议”(2… 第十六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
微信号:duanyajishu
相关链接                              更多>>
《锻压技术》编辑部版权所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 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主办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 邮编:100083
电话:+86-010-82415085 传真:+86-010-62920652
E-mail: fst@263.net(稿件) dyjsjournal@163.com(广告)
京ICP备07007000号-9